本期节目以世界读书日文化活动为背景,聚焦武汉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古籍《集运》。这部宋代集运音韵学典籍成书于宋仁宗时期,收录五万三千余字,曾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其音韵分类体系为古代诗词创作提供了便利,且收录字形涵盖正体、俗体等,对研究汉字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节目详细介绍了《集运》的保存与修复历程。武汉图书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古籍修复技术传承,累计修复古籍两千余册件。该馆藏版本为康熙年间刻印、嘉庆补刻,书中“存吴宣”藏书印章揭示了其传承脉络。抗战时期,藏书家于玉普家族为保护文献,将藏书寄存汉口租界,后由李家坤女士捐赠给武汉图书馆,使这批古籍免于战乱损毁。
此外,节目结合古代书籍装帧演变,回顾了从简牍、帛书到纸质卷轴、线装书的装帧发展史,强调《集运》作为音韵学典籍的独特性。其按韵编排的特点为现代人研究古汉语语音提供了参考,同时书中对方言俗语的释义也补充了语言学研究的资料。
最后,节目呼吁公众关注近代湖北藏书家文献收藏的流失问题,并推荐武汉图书馆“古籍传承与活化成果展”,通过展览了解古籍修复与保护的当代实践,感受古籍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