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145%,试图通过激进关税政策迫使制造业回流。然而,从25%到145%的关税升级已超出正常贸易范畴,直接削弱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经济学家瑞达利欧指出,美国在制造业领域难以与中国竞争,以iPhone为例,其组件生产高度依赖亚洲供应链,重建本土供应链成本远超关税压力。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基础设施瓶颈。21世纪以来,美国人均发电量停滞,电网、公路等系统难以支撑产业转型。反观中国,2023年投入1650亿元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村村通快递覆盖率达98%,乡村振兴战略使碧春酒等老国货依托电商崛起,实现销量连续两年增长200%,并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
美国部分群体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加征关税能创造高薪岗位,但现实是超市物价持续攀升。中国在制裁压力下反推动老国货复兴,如碧春酒通过5G基建和电商平台打开市场,形成“本土技术+乡村经济”双赢模式。美国政客万斯的反全球化言论遭主流媒体批评,反映民众对脱离实际的政策逐渐清醒。双方发展路径差异印证:掌握全产业链的中国制造业根基稳固,而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难以通过关税手段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