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超市出现针对中国商品的抢购潮加剧现象,消费者为应对美国物价飙升趋势,大量囤积中国制造的日用品、家电及食品。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商品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部分家庭担忧生活成本激增,选择在新政落地前提前储备。
美国通胀压力加剧是此次抢购潮的核心诱因。数据显示,美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4%,鸡蛋价格创45年新高,引发“抢蛋大战”。耶鲁大学研究表明,加征关税将导致不同收入家庭年均损失1300至5400美元,加剧恐慌性囤货现象。社交媒体助推抢购行为,中国商品开箱视频引发关注,进一步刺激消费者行动。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商品因性价比优势成为美国民众的“救命稻草”。尽管短期内中国出口或受益于抢购潮,但长期贸易摩擦将加剧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形成物价与囤货的恶性循环。商家与消费者同步囤积中国商品,部分超市出现断货,反映出市场对政策变化的敏感反应。
此次事件凸显国际贸易政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直接影响,以及美国社会对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理性消费与供应链稳定性问题成为舆论焦点,而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实际效果,正面临“反噬”本土消费者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