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对佛法的解读提出,佛法与佛教存在本质区别。他认为佛教通过“以假度真”的方法,借助福相、寿相等名相,反而强化了迷信与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偏离了佛法追求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本质。若能破除自身迷障,以佛法的生产力与文明真相为根基,佛教可超越宗教形式,成为普度众生的大乘法度。
关于寺庙的作用,丁元英认为其存在本身具有实践功德,通过烧香、化缘等行为,为不同层次的人提供觉悟契机。但真正的佛法需“出离佛教”框架,如他主张的“不执迷于佛法本身”,才能接近佛祖原初的智慧,而非局限于寺庙仪轨。
对于基督教与圣经,丁元英提出其核心在于灵魂净化与道德升华。基督教不介入现实利益交换,通过道德要求约束人性,减少社会惨剧,具有普适的社会价值。这种解读跳脱了传统对“神真实性”的争论,转而关注其精神引导功能,体现了不同信仰体系对文明真相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