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上海的海岸线位于今浦东唐桥、北蔡至下沙一带,形成早期浦东海岸线地理格局。南宋人口南迁加速了区域开发,至明代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元吉主持开挖范家浜,连通黄浦江与吴淞江支流,确立黄浦江主河道地位,奠定浦东水系基础。
清代乾隆年间修筑的沪塘(今银城中路)截断洋泾浜河道,使杨金芳(即洋泾浜)与黄浦江分离。陆家嘴地名源于明代陆生家族聚居的“杨金”区域,沪塘建设后,沿江码头与工厂吸引大量劳动力,形成陆家宅、杨家宅等村落,推动清末沪塘外沿江城市化发展。
民国时期,阳心事(原杨京地区)人口超五万,隶属江苏省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浦东由东昌区与东郊区合并为浦东县,后划入黄浦区。浦东开发开放政策实施后,陆家嘴崛起为全球金融中心,地标建筑与绿地建设标志着其从历史聚落到现代金融中心的35年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