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81名长期照护师在南通正式持证上岗,标志着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型职业工种在江苏率先落地。此次颁发的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国家人社部和医保局共同制定标准,填补了行业资质认证空白,增强了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持证人员可通过全国联网查询证书信息,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薪酬水平。
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全国已有约30万人从事护理服务,但仍存在服务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目前全国失能失智老人达4500万,按1:4的护理员配比计算,潜在人才缺口超千万。长期照护师职业的设立,旨在通过专业培训和等级认证体系,为失能人员提供高质量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吸引超900人报名。考试内容涵盖专业护理技能,如空心拳拍背技巧,要求避开腰部和脊柱,每分钟拍打120-180次,体现服务标准化与专业化。企业通过针对性培训提升护理员技能,并推行“三优先”战略,包括优先录用持证者、优先派单金牌护理员、优先薪酬福利倾斜,强化职业价值感。
国家医保局将持证率与医保支付挂钩,推动护理机构聘用持证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职业化发展路径的结合,为行业注入良性发展动力。未来,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证书体系将激励从业者提升技能水平,助力养老服务模式向专业化、人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