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年轻时因相貌黝黑、性格憨厚被乡邻称为“呆子”,但21岁科考中榜后被任命为定远县官。他因父亲患病、家中贫困,领官后未直接赴任,而是将官服藏于嫂娘房中,回乡帮嫂娘割麦子。嫂娘误以为他落榜,劝慰其勿灰心。
定远县差役上门报喜讨赏钱,包父因曾被骗子骗钱而怒斥差役。嫂娘半信半疑,指引差役至南庄寻包拯。差役见包拯割麦子,误以为他是雇工,提出帮其割麦换取引路。包拯借机让差役完成劳作后,却未履约,反遭差役殴打。
冲突中,村民指认包拯即新科官员。包拯回嫂娘房取出官服与官印,差役惊愕跪拜。包拯以“差役割麦讨赏钱”为由拒付赏银,并趁雷雨将至,命差役协助村民抢收麦子。暴雨过后,包拯告别家人与乡邻,赴定远县上任。故事展现其机智亲民的形象,亦暗含清官善用权责化解矛盾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