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茹的艺术生涯因川剧《青春涅槃》迎来转折点。这部戏原是她试图为戏剧生涯画上句号的“烈火”,却意外成为重启艺术生命的火种,并成为川剧复兴的标志性作品。2002年担任成都川剧院副院长后,她不仅推动剧场管理及人才培养,更致力于川剧推广。2006年川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与编剧徐芬合作探索“川剧新编”路径,通过《玉海狂潮》等创新剧目吸引年轻观众,并在小剧场尝试新形式演出,如《捉文君》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传统故事。
陈巧茹注重川剧的国际传播,2016年携《玉海狂潮》赴美演出时,通过“川剧国际快闪秀”展示服饰文化,引发海外观众热烈反响。面对快节奏时代,她强调艺术需兼顾创新与坚守,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在北新小学设立川剧工作室,以《三国》《红楼梦》等经典为切入点,培养儿童对川剧的兴趣,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川剧接班人培养计划”。
回顾艺术生涯,陈巧茹将其划分为多个十年阶段。前三十年,她以角儿身份成就川剧明星地位;第四个十年,她聚焦提升川剧声誉,通过传统戏新解读、国际推广及教育深耕,持续为川剧注入活力,践行“艺术生涯十年回顾”的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