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瓒和尚的《乐道歌》以山林避世生活为核心,开篇便点明“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强调自然山野的悠然自得远胜世俗纷扰。诗中描绘了隐士独居藤罗下隐逸栖居的场景,通过“卧藤罗下,快拾枕头”等意象,展现无拘无束、与天地共眠的自在状态。
作者进一步以“不朝天子淡泊权贵”表明对功名利禄的漠视,直言“起羡王侯”的虚妄,突显淡泊名利的修行态度。后文借佛教哲理“万法皆尔本无生”阐明对生死的超脱,认为“生死无虑超脱之境”源于对万物本质的参悟,主张摒弃执念,顺应自然法则。
结尾“春来草自清心宁静”以自然现象暗喻心境,呼应全篇对清净本性的追求。诗中“夜月为钩”“水月无形”等意象,均以简朴语言传递禅宗空寂无碍的境界,勾勒出僧人离尘绝俗、返璞归真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