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打开这期「想搞钱但不会敲代码」的AI发电站播客!——【AI搞钱调查局】
“超级创作者揭秘:一人顶一队,AI 让我‘膨胀’了!
影视人要下岗?AI 大火,“影视行业药丸” 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影视从业者都慌了神,寻思着赶紧转行。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AI 成了影视人的 “秘密武器”!“不是影视没救了,是不会用 AI 才没出路!”—— 这可是行业资深大佬的犀利观点。
影视人快 “上车”!AI 带你 “杀疯” 创作圈
嘉宾爆料,和贾樟柯导演合作时,遇到角色一致性、多角色对白这些 “大难题”,差点 “翻车”。但他凭借 AI 巧妙化解,过程相当精彩。
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法律风险,模仿导演风格、版权问题怎么破?嘉宾结合亲身经历给你划重点,让你避开 “坑坑洼洼”。
AI 来 "救场" 啦!
角色一致性太难搞?AI 角色引擎随时待命!
从分镜到成片,动态美学一键生成,
让创意不再卡在技术门槛——
"闭源派"的快乐,就是躺着等大厂把工具喂到嘴边!
影视人终极命题:
"用AI批量生产内容还是坚守创作初心?算法永远无法体会'为角色一致性熬通宵'的执着与狂喜!"
主播金句:
“以前是‘技术不够,创意来凑’;现在是‘工具泛滥,审美稀缺’。”
“技术派在搭工作流,闭源派在等工具——而真正赢家是那些用AI‘偷时间’去思考的人。”
“大厂在卷工具,创作者该卷的是‘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好,比会做更重要。”
点击收听:创作者与AI的"创意对决"实录:当审美遇上算法,谁才是真正的超级创作者?
【嘉宾介绍】
【主播介绍】
【戳时间点,听你想听的】
00:30 "AI时代,审美才是终极竞争力"
主播一针见血:"未来最值钱的不是会用什么工具,而是能一眼看出什么值得做。就像当年胶片时代的老摄影师,他们最值钱的是藏在眼睛里几十年的光影直觉。"
03:56 "等一晚上就为一张AI图?"
自嘲式回忆:“22年用Disco Diffusion就像在玩现实版“开心农场”——晚上撒下提示词的种子,早上起来看能收获什么奇葩作物。谁能想到现在Midjourney快到连“正在生成”的进度条都来不及看?”
07:25 角色一致性世纪难题破解
技术控狂喜时刻:"MJ v7的角色参考功能终于让AI角色有了“连续人格”!现在你让同一个AI角色从18岁演到80岁,至少能保证鼻子不会随机变形了。"
10:17 "躺平创作派"VS"技术极客派"
行业站队现场:"闭源派说“我只要专注创作,让大厂卷死同行”;开源派说“自己写的插件最懂我”。但现实是——前者接到腾讯单子时,后者还在debug工作流。"
15:15 AI课程割韭菜警告
辛辣讽刺:"现在卖AI课就像教人用Windows9——你刚教会右键菜单怎么用,微软都更新到Win11了!真正值钱的是教人怎么用AI做出贾樟柯式的叙事审美。"
19:19 与贾樟柯合作的AI短片内幕
片场秘辛:"当贾导说想要全机器人主角时,我们偷偷把设定改成“半人半机械”——不是艺术妥协,是因为当时的AI会把纯机械角色画得亲妈都认不出!
23:30 AI创作的版权雷区
律师级忠告:"用AI模仿王家卫的抽帧风格可能没事,但要是连梁朝伟的抬头纹都复刻出来......恭喜你,准备接律师函吧!"
27:03 戛纳电影节新增AI竞赛单元
行业风向标:"当戛纳开始给AI电影单独设奖,就像当年给数码摄像机开绿灯——只不过这次技术革命快了100倍。"
32:01 游戏行业的AI秘密实验
业内猛料:"某大厂的新项目里,NPC的服装设计全部交给AI了。但主美坚持要手动调整每处褶皱——因为AI永远不懂“战士铠甲该在哪磨损才真实”。"
45:00 终极灵魂拷问
振聋发聩:"当AI一周能生产过去十年的内容量时,为什么我们记住的反而还是《肖申克》里那个爬过下水道的镜头?也许技术解决的是“怎么做”,但人类永远要回答“为什么做”。"
【互动话题】
“AI时代,创作者该钻研工具还是死磕审美?”
正如节目中嘉宾所言:"未来走得远的,永远是知道什么是好内容的人"。当AI能2秒生成专业级画面时——
你更倾向做"闭源派"(专注创意,等大厂喂工具)还是"开源派"(自建工作流)?
遇到过AI解决不了的创作难题吗?(比如贾樟柯短片的角色一致性困局)
用一句话证明你的"人类审美优越性"!
【加入听众群:请添加微信】
【你听到的音乐来自】
搞钱 — 汪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