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动车市场因准入门槛缺失,导致大量新品牌涌入,加剧行业无序竞争。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忽视技术积累,直接从高端车型切入,忽视生产经验与安全验证,加剧市场乱象。
法律执行层面存在漏洞,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未被严格执行。车企利用法律灰色地带,对L2辅助驾驶进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将其等同于自动驾驶,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安全标准问题突出,电池热失控防护时间不足,碰撞后燃爆风险高。部分车型采用隐藏式车门拉手设计,事故中影响紧急逃生,被批为“反人类设计”。此外,驾驶数据由车企掌控,消费者维权缺乏客观依据,需推动数据强制接入国家数据库。
资本操控舆论现象严重,部分品牌通过水军、媒体洗脑式营销,掩盖技术短板。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合规企业因成本劣势失去竞争力,虚假宣传、价格战成为常态。
技术层面,新能源车过度依赖电子化功能,忽视机械结构可靠性。传统燃油车积累的安全设计(如实体按键、机械拉手)被盲目淘汰,行业亟需建立动力性能限制、电池强制检测等新标准,平衡创新与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