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教辅材料定义
近期多地教育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2025年秋季起小学停止征订教辅材料,严格执行“一科一辅”政策,严禁向低年级推荐教辅。根据《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教辅材料包括同步练习、寒暑假作业、习题试卷等出版物,涵盖图书、电子资源等多种形态。此举旨在通过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家长经济压力。
政策执行争议与专家解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楚昭辉教授指出,政策收紧源于教辅材料泛滥导致的质量参差不齐问题。部分地方曾出现教育腐败现象,如行政部门统一采购劣质教辅,迫使教师额外推荐材料。他建议将教辅选择权下放至学校教师,结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推荐。例如,尖子生可选用拔高练习,基础薄弱学生则以巩固为主,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需求。
家长反应与教育内卷困境
部分家长对“一科一辅”政策表示担忧,认为单一教辅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可能加剧课外自主购买教辅的焦虑。小凡工作室主理人提到,大连等地学校通过“每日一题”等创新形式灵活补充教学内容,但需教师投入更多精力筛选题目。楚昭辉强调,教育内卷根源在于家长过度追求分数,盲目依赖题海战术,而忽视思维能力培养,呼吁家长理性看待教辅作用。
教育改革方向与建议
专家认为,减负政策需与教育体系改革同步推进。一方面,应赋予教师更多自主选择权,避免“一刀切”懒政;另一方面,需引导家长减少对教辅材料的过度依赖,尊重学校教育主导地位。楚昭辉提出,培养“正常成长的孩子”比追求名校更重要,教育应回归因材施教本质,避免用统一标准压抑学生天性。例如,允许技术类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而非强制参与学科内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