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春季到来,多地频发因采摘野菜导致中毒的事件。在广东佛山,有家庭误将断肠草当作中药材五指毛桃煲汤,引发六人中毒,所幸抢救及时脱险。断肠草含有抑制呼吸中枢神经的生物碱,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安徽、湖南等地医院数据显示,春夏季节因误食有毒野菜或野果中毒的患者显著增加。湖南省近五年统计表明,有毒野菜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超百起,涉及300余人,其中四月为高发期,家庭场所为主要发生地。常见致毒植物包括桐油果、滴水观音、毒芹、马桑果等。
野菜中毒症状因摄入量、种类及个体差异不同,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或呼吸困难。专家强调,一旦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催吐并携带残留野菜、呕吐物或照片就医,以助快速鉴别毒素类型。
为预防中毒事件,建议民众食用野菜前留存样本或拍照记录,避免混淆有毒品种。医疗机构提醒,正确辨别野菜种类和掌握急救措施是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