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挂最初应用于卡车、客车等商用领域,通过减少震动提升舒适性,尤其适合运输精密设备或危险物品的车辆。其调节车身高度的功能在电车领域被进一步开发,例如通过抬高底盘保护电池,或降低车身减少高速风阻,成为20万电车配置的重要卖点之一。
电车采用空气悬挂的结构优势明显。由于无需考虑发动机空间限制,电车悬架设计更灵活,可适配双叉臂等复杂结构。国产空悬供应商崛起进一步推动了成本降低,如孔辉、拓普等企业将单根空悬成本压缩至4000-6000元,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促使更多中端车型普及这一技术。
尽管空气悬挂提升舒适性,但其维护成本高仍是争议点。传统麦弗逊悬架因依赖螺旋弹簧提供侧向力,与空气弹簧的软特性存在冲突,导致油车较少采用空悬。而电车悬架结构优势避免了这一问题,但也需面对空悬部件易损、更换成本高的潜在风险。
卡车空气悬挂减震的经验为电车提供了参考,但两者需求差异显著。电车更注重通过空悬调节车身高度实现功能优化,而非单纯应对重量问题。未来随着国产技术迭代,空悬成本降低或进一步下探至15万级车型,但用户需权衡其长期使用成本与体验提升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