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在7月已达到54%,超过传统燃油车,但仍有部分消费者不看好电车发展。主要原因包括:新能源车特权政策优势显著,如购车补贴、免税政策及路权优先(如杭州绿牌不限行),导致其销量依赖政策红利。若取消这些支持,电车竞争力可能下降。
技术层面,电车快充配套设施不足成为痛点。尽管800伏高压平台等新技术提升了充电效率,但能匹配400-500千瓦功率的充电桩仍未普及,尤其非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体验较差。此外,电池寿命、冬季续航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影响用户信心。
市场内卷加速电车技术迭代速度过快,导致消费者持观望态度。两年前车型的充电速度与性能已被当前产品翻倍超越,未来固态电池或更高电压平台可能进一步颠覆现有技术,加剧“等等党”心态。
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崛起推动市场变革,销量前十榜单中九成为自主品牌。但部分消费者仍对国产技术存疑,认为其依赖特斯拉专利或缺乏原创性。数据显示,52%用户仍愿为外资品牌溢价买单,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从2020年的30%-40%跃升至70%,国产电车认可度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