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3岁女性倾诉长期面临家庭不公的困扰。她从小在重男轻女家庭中成长,母亲过度偏袒弟弟,导致弟弟30多岁仍依赖父母生活。家庭经济压力主要由她承担,包括父亲住院手术费和日常开支,但母亲和弟弟私下将其视为“提款机”,甚至计划利用她的资金翻修房屋供弟弟结婚,令她感到亲情关系中的经济剥削与情感忽视。
她回忆父亲是唯一给予温暖的家人,但面对母亲长期的情感忽视和弟弟的索取,心理委屈逐渐累积。尽管多次为家庭付出,包括借钱给弟弟未还,母亲却默认这种不平等的家庭责任分配。咨询师指出,她的家庭模式类似《欢乐颂》中的樊胜美,需通过自我觉醒划清责任边界,建议停止惯纵弟弟,优先维护小家庭利益。
对话强调中年女性需直面原生家庭问题,通过拒绝不合理要求实现家庭关系止损。针对弟弟的经济依赖和母亲的偏袒,咨询师建议明确表态“没钱”,并减少情感卷入。最终,当事人意识到需从扶弟魔家庭压力中抽离,通过强化责任边界保护自身权益,避免持续陷入亲情剥削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