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结婚五年的夫妻因长期矛盾陷入婚姻危机。妻子为小学教师,丈夫是银行经理,两人育有3岁女儿。近期因切西瓜等生活琐事爆发冲突,导致分房睡,矛盾根源在于丈夫情感冷漠与家庭责任缺失。丈夫在外人眼中是“好男人”,实际生活中却沉迷手机,拒绝参与家务和育儿,形成夫妻角色期待错位。
日常矛盾集中在生活习惯差异上。妻子承担全部家务和育儿责任,丈夫长期忽视家庭互动,甚至在妻子明确请求帮助时仍消极应对。双方沟通问题突出,丈夫常以沉默或爆发性回应激化矛盾,妻子则因长期压抑产生强烈被忽视感。
父母的外部压力加剧矛盾。女方父母认为女婿条件优越,责备女儿“不知足”,导致妻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这种内外评价反差使妻子对婚姻价值产生怀疑,萌生离婚想法,但顾虑社会对“因琐事离婚”的负面评价。
离婚考虑源于长期积怨,而非单一事件。妻子指出丈夫自孩子出生后态度转变,从婚前体贴变为婚后冷漠,三年来沟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尽管无原则性问题,但情感消耗已使婚姻难以为继。咨询过程中,主持人强调需区分习惯养成与原则问题,建议改善沟通模式而非贸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