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与菲律宾半导体产业困境
美国宣布对非本土制造的芯片加征100%关税,直接冲击菲律宾半导体出口。菲律宾70%的出口依赖半导体产品,美国是其最大市场,关税政策导致其产业链成本优势丧失,引发产业空心化风险。中国此前曾警示菲律宾依附域外大国的风险,认为其南海问题上的战略短视加剧了经济反噬。
南海局势与域外势力介入
菲律宾近年频繁在南海挑衅中国,配合美国联合军演,但未获预期回报。美国通过关税政策暴露“美国优先”本质,将盟友视为可牺牲的棋子。与此同时,中国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如RCEP),而菲律宾因外交选边站错失发展机遇。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遭美国加征50%关税,莫迪政府采取强硬态度并转向中国寻求平衡。中美博弈中,中国凭借稀土资源和经济反制能力占据主动,美国对华政策趋于谨慎,试图通过贸易谈判缓解矛盾。
中日军舰对峙与东亚安全
日本“梁月号”驱逐舰非法闯入中国浙江领海,遭中国海军警告性射击驱离。日方以“技术失误”辩解,但分析认为这是日本测试中国反应的挑衅行为。事件暴露日本在东亚安全事务中的冒险倾向。
印度与菲律宾战略合作局限性
菲律宾总统小马克思访问印度,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13项协议,但合作内容空洞。印度对介入南海仲裁态度保留,两国经贸体量远低于中菲、中印贸易额。合作更多体现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的象征性联动。
中国新航母动力系统争议
武汉航母楼改造引发对新航母动力猜测。舰岛后部疑似排烟道设计指向常规动力,但核动力可能性仍存。常规动力航母在战备率、维护成本上具优势,而核动力航母需平衡技术复杂性与战略需求。中国或通过多元动力布局应对不同作战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