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推进小行星防御计划验证,通过动能撞击技术改变小行星轨道,以应对近地天体撞击风险。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提出,计划在距离地球一千万公里处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开展小行星轨道偏转试验。任务需解决高速运动目标精准撞击、小行星内部结构未知及轨道观测数据延迟等核心难点。
中国已启动近地小行星探测计划,构建天体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建设大口径雷达和多功能望远镜,形成地基监测网。同时,研发以动能撞击为主的多技术互补处置方案,并联合国际社会推动全球小行星防御合作,共享监测数据与成果,提升轨道偏转试验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地天体威胁,联合国将2029年定为小行星防御国际年。数据显示,直径超140米的小行星可能对地球造成灾难性破坏。中国通过天望二号探测器采样返回任务及主带彗星探测,验证深空探测航天器技术,逐步建立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为应对潜在撞击风险提供科学支撑。
美国、欧洲和日本也在开展类似计划,但中国在高速动能撞击技术、轨道精准观测及防御系统建设方面进展显著。未来需进一步攻克小行星撞击效果分析难题,完善天地联合监测机制,确保防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战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