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新的油耗标准如何解读

所属专辑: 海阔试车
主播: 海阔试车
最近更新: 18小时前时长: 44:06
海阔试车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2026年油耗标准限制

# 整车装备质量分级

# 混动车型油耗稳定性

# 绿牌新能源越野车能耗

# 新能源车保电模式缺陷

# 电车养路费成本争议

# 新能源车路试周期问题

# 车企法律诉讼控评手段

# 新能源车悬架参数异常

# 新能源车企规模经济门槛

油耗标准与车辆限制
2026年油耗标准限制将按整车装备质量分级实施,要求装备质量低于1.09吨的车型百公里油耗不超过2.57升,1.09-2.51吨车型限制为3.3升。作者质疑现有混动车型油耗稳定性,如卡罗拉混动实际油耗超过标准,而绿牌新能源越野车在保电模式下的能耗高达10升以上,难以达标。
新能源车技术争议与使用场景
新能源车依赖频繁充电维持低能耗,但实际使用场景中,低温环境续航缩水、高速充电成本高昂(电费加服务费达2元/度)等问题突出。部分车企通过法律诉讼控评手段压制负面反馈,甚至对技术博主讲解悬架参数异常等问题发起诉讼,引发行业争议。
行业规范与质量隐患
新能源车企存在路试周期不足的隐患,部分车型悬架参数异常,重量超原型车设计导致耐久性差。行业规模经济门槛要求年销量达百万级别,但当前多数新能源车企月销仅万余辆,难以支撑长期发展。
成本与政策矛盾
若燃油车因标准淘汰,电车养路费成本争议将加剧。高速充电叠加服务费后,百公里成本与燃油车差距缩小。部分车企通过资本运作掩盖技术短板,如抄袭底盘设计、使用消费级芯片,导致产品可靠性存疑。
行业生态与消费者权益
车企营销过度依赖技术名词包装,实际功能(如主动刹车)事故中失效案例频发。消费者维权困难,部分品牌通过删帖、威胁等手段掩盖问题。行业呼吁回归技术本质,提升产品耐用性,避免重蹈早期燃油车品牌“一地鸡毛”的覆辙。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