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近期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在中国合资企业(如沈阳三菱)的股份已完全退出。尽管三菱4G系列发动机曾对中国自主品牌(如吉利、比亚迪)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其技术长期落后于日本本土车型,例如2013年仍在使用的4G64发动机与丰田同期技术差距显著。随着中国内燃机技术提升(如长城2.0T、吉利与沃尔沃合作研发),三菱发动机采购量大幅下降,导致其核心业务萎缩。
三菱在全球市场的车型更新停滞,如帕杰罗V9系列自奥运会前未换代,L200皮卡仅依赖海外市场勉强维持。其主力车型(如格兰迪MPV)因缺乏创新被放弃,反映出三菱重工在乘用车领域的战略失误。日本汽车工业整体呈现衰退趋势,日产、本田等品牌面临销量下滑,仅丰田凭借油电混动技术保持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加速了这一进程。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吸收与创新,在发动机、电动化领域实现突破,并开始出口海外。相比之下,日本高附加值产业(如造船业)因技术转移和规模经济不足逐渐被中韩超越,三菱大飞机项目失败更是印证其产业竞争力下滑。
国际环境方面,日本受制于战败国地位及美国影响,难以自主发展核心技术。三菱的衰落不仅是企业战略问题,更是日本高附加值产业整体转移的缩影。随着中国在造船、航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