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拒绝对台无偿军援,转而推动传统军售流程。这一调整涉及价值超四亿美元的非对称武器,包括无人机、导弹及海岸监控设备等。与无偿援助的快速交付不同,军售需重新履行国会审批程序,导致交付周期延长,凸显军售程序复杂化问题。
特朗普政府此举体现其商人思维主导的政治利益权衡。他更倾向通过军售直接获利,而非无偿援助,这与对乌克兰军售策略一致。分析认为,特朗普意在避免无偿军援计划暂停可能引发的中美关系恶化,尤其在中美经贸谈判关键阶段,避免触碰台海议题以维护贸易协议谈判进程。
台海局势紧张程度被美方视为当前决策背景。特朗普政府认为无需动用总统拨款权快速对台支援,侧面反映其对台海风险的评估。此外,无偿军援暂停使用也暴露美国清库存意图,此前提供过期防弹装备等问题引发争议。
台湾当局面临军购财政负担加重压力。无偿援助改为军售后,台军需支付更高费用采购同类装备,可能压缩民生预算。民进党当局因依赖美国军事支持,被动接受调整,进一步凸显其战略自主性缺失。
美国对台军事合作呈现四种模式:传统军售、总统拨款权援助、外国军事融资及联合演训。此次调整显示特朗普政府在维持“以台制华”整体战略下,更强调经济利益优先,但未改变将台湾作为中美博弈筹码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