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造潜艇“海琨号”因多项技术难题面临延期交付。目前,其动力系统、电力管理系统及排水管线渗漏问题尚未解决,潜航试验和武器测试均未完成。台防务部门承认十一月交付存在挑战,而项目负责人黄曙光的辞职进一步引发外界对计划烂尾的担忧。
民进党当局推动的“自造潜艇计划”预算问题凸显。原编列的9.1亿新台币被削减至1.45亿,后续量产舰预算也大幅缩水。在野党要求冻结预算,却遭绿营政治化攻击,显示该计划成为朝野政治攻防工具。
“台湾之盾”防空系统计划同样受质疑。赖清德提出的分层防御和智能化作战体系被指缺乏可行性,岛内舆论担忧其可能重蹈“海琨号”覆辙,沦为政治口号与资金黑洞。
台军方被曝高价采购问题,如万元椅子和天价战备水,引发中饱私囊争议。自造潜艇成本远超国际水平,且技术落后解放军40年,战力评估显示其无法抗衡大陆现有军事优势。
民进党当局将潜艇计划包装为“以武谋独”工具,试图通过军购向美国表决心,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分析指出,此类项目本质是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最终或仅留下废品,暴露其盲目冒进与战略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