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财政政策成为经济关键支撑力量,财政赤字率突破3%红线,达到4%的历史高位。政府债发行规模激增,前8个月发行4.8万亿元,同比增幅超40%,通过凯恩斯理论财政干预手段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财政发力带动企业收入增长和就业稳定,促使M1、M2回升,缓解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中居民和企业端需求不足导致的通缩压力。
与全球对比,欧美日等国财政赤字率普遍高于中国,例如美国赤字率超6%,法国达5.8%。尽管国内宏观杠杆率隐忧显现(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但当前财政发力仍较克制。财政政策呈现“前置发力”特征,预计9-10月维持高位后,四季度将评估经济复苏效果,决定明年是否延续力度。若经济回落,央行政策可能通过降息降准托底,甚至动用特别国债发行可能性。
财政扩张与股市上涨与财政发力关联显著,短期市场或维持高位震荡。但长期需关注债务周期运转规律,尤其是政府债持续扩张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挑战。投资者应关注财政政策转向节点,结合策略应对潜在波动,而非依赖短期预判。当前宏观环境下,股市仍是重要资产配置方向,但需警惕财政退坡后经济自身动能的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