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和韩国正就建立三边货币互换机制展开谈判,旨在应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战压力,并加强东亚金融安全网建设。三国央行行长近期在国际会议上讨论通过货币互换机制减少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以规避美元流动性紧缩和美联储加息引发的金融风险。
货币互换机制作为区域经济合作工具,可帮助缓解外汇短缺问题,例如阿根廷通过与中国协议获得硬通货币支持。中日韩若达成协议,将推动东亚经济互补性深化,并为中日韩零关税自贸谈判奠定基础。但日韩因历史争议阻碍合作,且美国对两国政治经济的把控增加了谈判复杂性。
中日韩自贸协定自2002年提出后进展缓慢,美国阻挠及历史问题导致多次谈判搁置。尽管三国经济依存度提升,日韩对中国市场需求增加,但区域经济一体化仍面临挑战。分析认为,若自贸协定达成,将增强三国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单边政策威胁下,区域合作可提供更多战略回旋空间。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中,跨境支付系统替代方案(如中国CIPS)的发展与货币互换机制结合,有助于减少对斯维福特系统的依赖。三国若成功构建独立结算体系,将削弱美元霸权影响,提升区域金融自主性。然而,日韩对美关系及内部政治博弈仍是合作推进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