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领袖外交政策顾问卡麦勒·哈拉奇在11月16日的会议中强调,伊朗始终愿意基于平等互利原则与美国展开伊核协议谈判,但指责美方缺乏谈判诚意,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压力迫使伊朗让步。哈拉奇明确表示,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包括铀浓缩技术,并称美国的非法目标无法通过胁迫实现。
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则提到,伊朗核设施近期遭到军事打击,导致铀浓缩活动暂停,暗示当前核项目已无法推进。这一声明与哈梅内伊顾问的谈判呼吁形成矛盾,暴露出伊朗权力集团的分歧。外长阿拉格奇代表的政府团队与最高领袖顾问的立场差异,反映了伊朗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在伊核问题上的不同策略。
美国的态度被视为谈判僵局的关键。特朗普政府撕毁伊核协议后,拜登政府虽重启谈判,但未展现出实质让步,反而默许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分析指出,美国与以色列的目标是削弱伊朗政权,而非解决核问题,这导致伊朗对美方谈判诚意产生质疑。
历史背景方面,巴列维王朝的覆灭与霍梅尼革命的胜利塑造了伊朗当前的政治格局。巴列维时代亲美政策的失败与霍梅尼“不要东方不要西方”的独立路线,使伊朗长期面临外部孤立。当前,伊朗在应对美国经济制裁压力和以色列军事威胁的同时,还需平衡内部不同派系的利益诉求,以维护国家主权与核能发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