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025放狠话!德国央行行长扬言:若报复中国是最后一招,那就干票大的

所属专辑: 天天天下
主播: 重阳
最近更新: 10小时前时长: 18:58
天天天下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欧盟贸易报复手段

# 欧盟反胁迫法案选项

# 中德贸易竞争动态

# 中德制造业技术博弈

# 美欧对等关税争议

# 欧洲对华强硬立场

# 美欧关税不平等条款

# 工业技术扩散效应

# 欧洲对华脱钩策略

# 中欧投资协议停滞

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近期表示,欧盟需做好对华采取强硬行动的准备,并提出可能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作为贸易报复手段。他强调,尽管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共识,但若无法解决贸易争端,欧盟需做出“大胆决定”。这一表态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立场相呼应,反映出欧洲对华强硬立场逐渐升温。
中德贸易竞争动态因中国制造业技术博弈能力提升而加剧。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显著增长,挤压了德国传统工业优势。欧洲政界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试图通过脱钩策略减少对华依赖,但此举导致中欧投资协议停滞,双边贸易额波动明显。
美欧对等关税争议进一步激化欧洲对华矛盾。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15%关税,而欧盟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这种不平等条款加剧了德国等国的经济压力。尽管欧洲对美妥协,却转向对华施压,试图以贸易胁迫手段转移矛盾,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从历史维度看,中德制造业技术博弈本质是工业技术扩散效应的体现。中国制造业在多领域突破,打破了德国长期垄断的高端制造优势。欧洲未能适应技术平权趋势,反而诉诸绿色壁垒、人权壁垒等非市场手段,暴露其产业空心化与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欧洲当前策略被指思维混乱,既无法有效应对美国单边施压,又难以平衡对华合作与对抗。欧盟幻想联合美国遏制中国,却忽视自身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动地位。德国央行行长的“两线作战”言论更凸显欧洲在战略选择上的矛盾,最终可能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进一步边缘化。

评论4条评论
180xxxx7285

180xxxx7285:欧洲现在没有象样的政治家,一群小丑当政,哈哈哈

1天前
克勤

克勤:喜欢听重阳老师的评论,希望每天都能听到。

1天前
大君之怒

大君之怒:德国也是飘了

1天前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