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近期加速推进北极能源开发战略,重点布局北极航道经济价值提升。普京访问摩尔曼斯克军港,展示搭载核武器的战略核潜艇,并强调北极地区贡献全国15%的GDP,计划未来五年将北极航道集装箱运输量增长470%。俄罗斯通过扩建港口、开通班轮等措施,强化北极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的双重支柱。
美国则聚焦北极军事部署计划,副总统万斯访问格陵兰岛美军基地,推动扩建可容纳F35战机的机库及部署新型雷达,宣称格陵兰岛是“核心资产”。此举引发丹麦与格陵兰岛主权争端动态升级,丹麦首相紧急访问格陵兰岛并扩大财政援助,采取“放权不放主权”策略以应对美国施压。
北极变暖对航道影响显著,北极航道可航行时间延长带动全球航运量激增,从2010年的400万吨增至3400万吨。俄罗斯借此收取高额通行费,而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拦截弹,试图遏制俄罗斯北极战略。北约成员国如挪威重启北极军事基地,但相较于美俄博弈,其他行动被视为次要。
丹麦格陵兰放权策略暴露西方阵营裂痕,丹麦前外长批评过度依赖美国反致主权风险。尽管丹麦长期支持美国,但其军费大量投入美制装备却未获安全保障。俄罗斯借机以开放姿态吸引欧洲能源企业合作,与美国的强取豪夺形成对比。随着北极地缘政治博弈分析持续升温,相关国家战略动向或将重塑全球能源与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