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通过个人经历与哲学思考,阐述了对幸福的理解转变。她提到,四十岁时才意识到幸福并非依赖外在条件,而是源于“内心稳定的力量”,这种稳定来自对生命和世界的清醒认知。她引用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观点——“费尔巴哈幸福哲学”强调,人生首要任务是追求幸福,而非被社会潮流裹挟。
作者反思早年忽视幸福的误区时,提到“提醒幸福的智慧”,认为幸福是“灵魂成就与幸福”的结合,需在平凡中发现价值。她以四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为例,如母亲怀抱婴儿、医生目送患者康复等,说明“平凡生活的美好”常被忽略,但恰恰是幸福的根基。
结合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作者指出人性本善且可改变,倡导以积极态度面对困境。她提到心理医生工作中“助人自助的信念”,强调最终力量源于个体内心,而助人者需保持坚定,不被“世界本质的复杂性”吞噬。
最后,作者呼吁“珍惜生命的真谛”,接纳生活必然存在的困苦,学会在简单中感知快乐。她认为,当内心学会稳定与觉察,即使面对“泥沙俱下”的现实,依然能保持希望与安宁,实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