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启动十二年一贯制教育试点,探索小学至高中贯通培养模式,强调不搞选拔掐尖,允许学生不参加中考。该试点回应家长对教育减负的期待,但需警惕对“取消中考”的误读。
工信部通报多款儿童智能设备存在隐私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人脸信息、强制续费等,暴露儿童产品安全监管漏洞。专家呼吁严查违法企业,保障儿童隐私安全底线。
上海警方破获无人机禁飞区破解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技术突破飞行限制,形成黑色产业链。此类行为威胁机场、核电基地等区域安全,亟需加强技术监管与法律震慑。
广东某地政府以安全为由禁止学生参与民俗活动,被批懒政思维作祟。专家指出此类禁令虽规避风险,却阻碍文化传承,基层治理需平衡安全与传统文化保护。
社交平台兴起AI明星合影热潮,引发粉丝抵制与法律争议。测试显示生成明星合影门槛低,监管部门需前瞻性防范AI生成内容滥用,用户应强化法律意识。
安徽16岁少女因签约MCN合同陷阱案例被判赔15万元,法院认定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律师提醒未成年人签约需审慎,警惕合同中的高额赔偿条款。
杭州一小区因狗绳过长引发遛狗冲突,男子殴打女业主被立案。事件反映养犬规范执行不力,需加强文明养宠宣传与违规处罚力度。
合肥蒋先生遭遇扫码领牛奶骗局,险被骗15万元。此类快递诈骗套路通过免费赠品诱导扫码,反诈中心及时拦截,但需追查诈骗引流渠道源头。
北京市民家中智能门锁安全漏洞致陌生人多次闯入,检测发现指纹误识率过高。厂商称概率极低,但消费者呼吁将误识率降至零,保障家庭安全。
上海法院判决新能源车超时占位费合法,认定车企收费合理。充电车位功能需明确区分充电与停车,避免资源滥用,维护公共设施使用秩序。
千万粉丝网红税务处罚案例曝光,涉偷税漏税2379万元。当事人拒不悔改并挑衅监管,引发对网红纳税监管与平台责任的热议,税务部门称案件仍在查办中。
呼和浩特某小区发生电梯钢缆恶意切割事件,23部电梯关键承重部件受损,警方刑拘两名嫌疑人。专家指出此类破坏威胁公共安全,需严惩犯罪并排查物业纠纷隐患。
合肥宝马车别车斗殴事件引发关注,摩托车主遭殴打后获品牌方支持起诉。事件反映路怒症治理难题,警方已行政立案,涉事方强调依法追责。
西安一男子因垃圾倾倒冲突殴打三名环卫工,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舆论呼吁尊重基层劳动者,严惩暴力行为,完善城市服务人员权益保障机制。
围棋冠军柯洁公开质疑儿童AI课程智商税争议,称过早接触编程无益。部分家长认为课程可防游戏沉迷,但行业乱象频发,需理性选择并关注核心素养培养。
一支香烟半盏茶:平台不作为,一起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