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7.1922,一个美国人眼里的“中国时尚”|旁观

所属专辑: 早茶夜读
主播: 早茶夜读
最近更新: 2019-01-12时长: 07:02
早茶夜读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本周我们的主题叫做“旁观”,主要是关于海外对中国的一些观察和表达。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文字:

 

进入房间后,我走到狭窄的阳台上,因为街上的风景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灰色的尖屋顶像翻滚的海水涌向东部,延伸到在一英里之外的黄浦江上,与密密麻麻的翼梁连在一起。在一路之隔的房檐下有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房间后部有一个低矮的台子,上面放着一盏昏暗的灯,发出如豆的光芒。灯边是一张中式床,透过半遮半掩的床帘可以看到一位瘦骨嶙峋、半着衣服的男人斜躺在床上。他正在烛火上熟练地摩挲一个鸦片“药丸”!对于一名新人来说。这个东方国家所显示出的秘密要比报道中更加丰富!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个初夏,一个美国作家乘坐“亚洲皇后号”蒸汽船跨越太平洋来到了上海。这时,他刚踏上中国大陆大约四十分钟。

 


想要走进中国的西方人,他已经不是第一个了。从1271年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纷至沓来,可是中国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个怎样的面貌?

 

我一直以来认为中国人十分奇怪、荒诞不经。大清、龙王、苏州——它们的名字里,似乎有一些东西会让人想起凤凰、鸡蛇、狮鹫等不合常理的东西。虽然我在西方不同地方见过的中国人一向都是礼貌和友好的,但我总是感觉他们“有所保留”。

 


保留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在接下来的半年间走遍了长江中下游的多个省市。他雇了一个会说英文价又不高的老头阿周,到苏州河上包了一条住家船就开始了他的旅程。

 

在船上,他观察船夫,发现了“两个女的竟然算一个船夫”的真相;在苏州城的寺庙,他纳闷,怎样聪明的老僧人会注意到,在面目可怕的护法中加入了弥勒佛这个充满微笑、令人舒适的形象,在外殿招呼香客;在汉阳,他痛心,这里的肮脏和污秽让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被上帝遗忘也遗忘了上帝的地方;在武昌的寺庙,他花了四百现金算卦,占卜师对他说了“祝你好运”;在南京的夫子庙外,他发现,满腹冤屈的下层妇女会等到自己“山穷水尽”之时,来到公开的地方讲述的自己的冤情,这叫做“挽回颜面”……

 

旅途的一点一滴都在挑战他原有的认知,他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文化震撼”。在新奇与不解中,他没有固守,而是暂时放下了自己,默默认真地做一个观察者,“观察中国人是如何在他们谦卑、亲密的圈子中生活就好”。

 


他叫师克明,一个美国作家、诗人。1922年他写成《环绕上海》,讲述了他的中国之旅,让我们看到作为一个西方人是如何与这个东方古国交往。不同于卢汉超对上海日常生活的客观的全景式描写,师克明的《环绕上海》更像一本个人旅行心得。

 

这趟旅程中,他是亲历者。作为外国人,有人不喜欢他,“如果外国人都待在家里,或许这里就没有人会从跪凳上掉下来了。”也有人待他温和,总是在花园里哼着“阿弥陀佛”的房东老太太会在他每次经过时,停下嘴里的小调与他寒暄。

 


人与人的交往不都是在互相试探的过程中推进的么?我们进一步、退一步,尽量不触犯底线,了解对方,不断发现更加恰切的交往距离。人与世界的交往不也是这样么?师克明游走在长江中下游,认识了张三,听说过李四,还和王二麻子聊过天。他所努力的不仅是看到中国,还想要认识中国。

 

其实我心底,我诚挚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上海背后的国家,更希望能够看到“中国时尚”。

 

什么是他所说的“中国时尚”?或许本书开篇的诗歌能够稍微回答。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致中国搬运工

 

其他地方一些沮丧的工人

感到烦恼、逃避工作

扔下了手中的工具

但如果他们看到你们的工作

注视着你们每天整整工作十二个小时

和你们比起来,其他大多数工作看起来都只是像做游戏

与其相比

你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倾尽全力、充满斗志

完成每一个艰巨的任务,都像是要满足精神需要

如果他们能听到你们那不变的、高亢的歌声

那歌声令人心碎,因为它是

对人类的苦涩和错误做出胜利的回应——

那么为什么,上帝知道你们必须再次举头仰望

在工作岗位,像男人一样,朝着光,战斗

 


好了,今天的早茶夜读就到这里,本期的说书人是张宇帆。

 

“早茶夜读”由蜻蜓FM与早茶团队联合出品。学者杨早和书评人绿茶,邀您一起清夜细读。我们每周会选择一个主题,共读5本主题书,完成一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阅读之旅。关注早茶夜读,从此读书有谱系。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