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开设的“拒绝上学门诊”引发社会关注,该门诊十个月内接诊近万人次。门诊负责人理应在接诊中发现,青少年拒绝上学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常见于初一、初三、高一及高三群体。数据显示,约20%-30%的患儿因焦虑抑郁症状、校园暴力事件或家庭互动裂痕等问题无法维持正常上学功能。
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涉及生物、心理、家庭及社会四方面。部分家长因焦虑采取暴力逼迫孩子返校,反而加重其心理压力。治疗过程中,医生强调需家长先缓解自身焦虑,通过换位思考与接纳孩子,再配合行为激活方法,如制定家庭计划表和观察表,逐步帮助孩子积累小进步,而非急于追求返校结果。
北京儿童医院推出的“向日葵成长部落”心理工作坊,为接受治疗的孩子提供社交恢复训练,帮助其重建社交信心。统计显示,仅三分之一患儿能完全重返校园,其余仍需持续干预。专家呼吁家长放下单一返校执念,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潜在问题,如校园暴力事件或家庭互动裂痕,强调心理健康干预需长期投入,以培养身心健康的个体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