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款宣称可查询食品配料表的软件因测评结果差异风险引发争议。有网友测试发现,部分食品配料查询测评软件存在明显错误,例如扫描香烟竟显示为“A级纯天然健康产品”,引发公众对其可信度的质疑。
潇湘晨报记者在商超实测中发现,不同软件对同一食品的食品健康风险提示存在矛盾。例如,某款方便面被一款软件标注为“无添加剂且评分优秀”,而另一款软件则判定其“高风险不推荐”。此外,某矿泉水的能量数据差异问题突出,软件显示其热量相当于3.8个苹果,但实际成分与包装标注不符。
测试中还出现条形码识别失败案例,部分产品因无法读取信息导致分析结果缺失。尽管有用户认为这类软件可作参考,但更多人担忧其食品软件隐私泄露隐患,尤其是拍照上传功能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安全。
律师指出,若因轻信此类测评导致健康或财产损失,消费者可依据食品测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款向服务提供者追责。当前,食品配料查询软件的分析能力与数据库完整性仍需规范,消费者需谨慎依赖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