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期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聚焦家校协同教育模式优化与学生心理健康保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形式,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课堂,指导家长掌握家庭和谐沟通技巧,改善亲子互动方式,如北京实验学校家长沙龙通过案例讨论帮助家长从“炸药型”转变为包容型教育模式。
措施明确要求落实分层作业减负策略,严控机械重复作业,推行每周无作业实践日,鼓励设计项目式作业。此举旨在通过减轻作业负担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部分学校已通过分层作业设置实现学业与心理健康平衡。
在校园心理安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优化心理支持环境,要求学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通过教师心理育人培训和行政人员职后培训,提升教师识别与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能力。同时,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指标,将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关注学生个体进步与潜能发展。
专家指出,十条措施系统化整合家校合作、教育评价改革等关键环节,以健康第一理念破除唯分数论,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构建长效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