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病的根源多与阳气不足密切相关。传统理论认为,过度的喜、怒、忧、思、恐等不良情绪会直接损伤对应五脏,但郑清安提出,所有内伤问题本质在于心阳不足。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若心阳不旺、阳气衰弱,则无法统摄五脏功能,导致阴邪内生,表现为阴盛阳虚的病理状态。
心阳不足时,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少气懒言、情绪愁苦等症状,本质是阳气弱而阴气上逆。此类病症易被误诊为阴虚火旺,若滥用清热滋阴药物,反而会加剧阳气损耗,形成上热下寒的复杂证候。郑清安强调,上热症状(如牙痛、喉肿)实为下焦虚寒、阳气浮越所致,治疗需以温补下焦为主,而非针对“虚火”降火。
现代临床中,许多因不良情绪引发的病症(如焦虑、抑郁)常被归因于肝气郁结,但单纯疏肝理气效果有限。其核心病机实为阳虚阴盛,体内寒气过重导致君火不旺,进而影响全身气机。郑清安的观点提示,内伤病调理需以扶助心阳、温补下焦为重点,纠正阳气不足与阴盛阳虚的失衡状态,而非仅关注表面症状或单一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