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投资者存在“赚快钱”心理,希望通过股市短期获利解决财务压力。例如,部分投资者因股票5-10天未上涨便频繁换仓,或希望通过短期收益凑足购房首付。这种心态尤其在中年群体中显著,30岁以上人群面临家庭开支增长、事业瓶颈等问题,将炒股视为突破收入困境的选项,但往往因急于求成导致亏损。
股市“赚快钱”风险与公司实际价值增长逻辑相悖。企业利润难以短期暴涨10%,股价波动依赖市场热点轮动,而A股5000多只股票热点分散,普通投资者被套概率极高。数据显示,约90%的股民无法通过股市解决财务负担,反而因频繁操作加剧亏损。
作者提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投资策略,优先避免亏损。例如,长期指数基金定投通过成分股更新和趋势向上特性降低风险,五年以上持有亏损概率极低。另一策略是可转债投资,其债券属性提供100元附近的安全底线,分散持仓可降低单只暴雷影响,兼顾保底与上涨潜力。
补充策略包括股票打新和可转债打新。前者需持有股票获得申购资格,后者依赖账户基础和资金门槛,虽需承担持仓风险,但中签收益可观。此外,基金套利通过价差低买高卖,虽收益缓慢但可持续。这些方法虽不如短期投机激进,但能跑赢通胀并积累复利,符合“先不亏钱再赚钱”的逻辑。
最终,作者强调投资需逆向思维:在七成投资者亏损的市场中,放弃“赚快钱”幻想,通过低风险工具实现财务自由方法,才是长期跑赢多数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