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自2021年设立以来,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保护,重点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构建。该系统整合红外相机监测系统、实时影像传输技术及太阳能供电设备,解决了高山森林区域通信盲区多、电力供应弱等难题,实现了影像数据的高可靠性传输。目前,绵竹、唐家河等关键生态区域已布设60台红外相机,形成覆盖广泛的生态监测网络,累计采集超18000条野生动物影像数据。
在绵竹片区,工作人员依托天空地监测体系构建,将前端设备数据实时回传至信息化平台,显著提升了生态保护效率。王楠片区作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代表,较早引入红外相机技术,结合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手段,精准定位生态保护对象与范围,推动保护工作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通过科技手段与监测网络覆盖的协同应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成效得到全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