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儿童因爆发性心肌炎身故后遭重疾险拒赔的事件引发广泛争议。家长为孩子投保的少儿重疾险中明确包含该疾病,但因未满足条款中“至少持续180天心功能损害”的理赔条件,保险公司最初拒赔。舆论压力下,保险公司最终以通融理赔方式赔付50万元,但这一案例暴露了公众对重疾险理赔条件的普遍误解。
重疾险属于给付型保险,其赔付需严格符合合同约定的疾病状态或治疗手段要求,而非单纯确诊即赔。例如,爆发性心肌炎的理赔需达到特定病程标准。此次拒赔虽引发“保险骗人”的舆论声讨,但实际符合保险条款规定。
部分媒体和评论将矛头指向国内保险行业,甚至对比国外保险市场,但通融理赔本身具有中国特色。类似情况在欧美等市场通常不会因舆论压力改变拒赔决定。此外,中国保险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人身险赔付支出超1.32万亿元,整体获赔率达99%,表明多数理赔申请均依条款执行。
该事件反映了公众对保险条款的认知不足,以及舆论对保险行业的偏见。行业需加强条款透明化沟通,而媒体也应避免片面渲染情绪,忽视专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