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通过12338维权热线为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和婚姻家庭问题支持。该热线运行20年,已形成“12338+”联动模式,与多部门协作提升维权效率,未来计划打造综合维权服务中心,覆盖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等多元服务。
针对职场女性平衡工作与育儿需求,上海试点设立生育友好岗位,支持弹性工作与家庭责任共担。政府需通过减税、社保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同时完善托育服务、教育资源和生育补贴,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家政服务领域,全国妇联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如“黔灵女”“皖嫂”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建立社区服务站和技能培训,助力家政从业者年轻化、专业化,实现“就业一人,幸福两家”。
农村妇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妇联通过电商培训、女工匠培育等项目,鼓励参与数字经济。例如,苗绣传承人李少玉带动4000名妇女就业,形成“新农人+团队+资源”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提升。
人工智能对女性就业带来挑战与机遇。低技能岗位可能被替代,但数字技术也为女性提供灵活就业空间。妇联通过AI技能培训、数字领导力课程等,助力女性适应技术变革,进入高价值岗位。
全国妇联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招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帮扶。通过专业化培训和地方特色品牌建设,如“海豚妈妈”“湾区妈妈”,形成双向治愈机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
北京世妇会30周年之际,中国将联合联合国举办全球妇女峰会,展示性别平等成果。中国通过法律保障、教育就业支持等措施,推动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等教育比例等指标显著提升,为全球妇女事业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