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作业是通过加热金属至熔融状态后浇注到模具中冷凝成型的工艺。其核心安全风险包括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及高温热辐射。其中,砂型外壳因耐高温和易脱模特性被广泛应用,但配砂、清砂等工序易产生砂尘,形成尘毒危害,需重点采取砂尘防护措施。
铸造安全技术措施涵盖工艺、建筑和除尘三方面。工艺布置要求砂处理清理工段采用轻质材料或实体墙与其他区域隔断,大型车间可单独设置厂房;造型制芯工段需布置在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以减少污染扩散。工艺操作和设备选用需符合规范,如避免金属熔液与钢模粘连,优先选用砂模。
危险有害因素中,尘毒危害主要来自砂尘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冲天炉和电弧炉烟气含一氧化碳,烘烤砂型释放二氧化碳,金属杂质则产生二氧化硫。此外,热辐射是高温危害的表现形式,需与电离辐射区分。
考试重点集中在危险因素分类和安全技术措施,尤其是工艺布置和操作规范。近年真题多围绕气体来源、防护布局展开,如2020年考题涉及电炉一氧化碳生成机制,2021年则考察铸造典型风险识别。2023年未考知识点可能成为2025年命题热点,需重点关注工艺布置细节及风向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