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基础作用体现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其中生产力核心要素是推动变革的关键。劳动者能动因素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强调人民创造历史主体地位,与唯心史观核心论点形成对立。后者主张社会意识主导论,认为英雄决定历史论或客体精神意志主导历史进程。
关于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本质理论指出,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总和论而存在。现实的人处于特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生存资料。社会关系包括物质与思想层面,两者相互渗透,共同塑造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生理属性体现为生理结构和本能,但其与社会根本属性辩证统一,后者制约并决定前者。
社会根本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表现为劳动、语言和思维等特征。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属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社会关系总和论的现实体现。脱离社会条件的个体仅具备自然生理属性,无法形成真正的人类特征。因此,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核心,自然属性受其制约并反映社会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