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武汉大学一名女生公开指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肖同学在图书馆自习期间实施性骚扰,称其存在不当肢体动作。校方随后以学生工作部名义对肖同学作出“继过处分”,但未公开具体依据。肖同学家属辩称其行为系因腿部湿疹复发导致抓痒,并提供就诊记录佐证。
2024年6月,涉事女生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肖同学行为侵害人格尊严。武汉市经开区法院一审认定,肖同学动作存在抓痒的高度可能性,且事发场景开放、无直接交流,无法证明性骚扰意图,故驳回全部诉讼请求。判决结果引发对校方处分争议的讨论,舆论对立升级。
肖同学家属透露,其因性骚扰指控被确诊急性应激障碍并入院治疗。校方曾回应称处分是为应对舆情应急处理,但未明确说明事实依据。公众呼吁通过权威事件调查通报厘清真相,避免因舆论压力影响判断。
复旦大学教授闫峰指出,此类公共场合纠纷应优先确保事实调查清晰,强调“把人当人看”的常识原则。事件折射出高校与社会在应对舆情时的矛盾,需平衡程序正义与舆论压力,避免陷入人人自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