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推荐的“吉林好人候选人”齐某因孝道事迹引发争议。其事迹包括照料患病奶奶、帮助老人使用手机、根据父亲喜好调整饮食等日常善举,但部分网友质疑“炒菜多放辣椒”等行为过于平凡,认为不足以作为评选依据。随后有媒体报道其候选人资格被取消,但白城市文明办澄清称资格仍有效,强调评选流程符合规范。
白城市文明办指出,齐某的吉林好人候选人资格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查、实地走访等流程产生,符合“身边好人”评选标准。评选组织单位表示,候选人经公示且无造假行为,应保障其公平竞争权利,避免因舆论情绪提前否定其资格。若随意因质疑取消资格,可能削弱评选公信力。
争议焦点围绕“平凡善举是否具备参评价值”展开。官方强调基层推荐的意义在于呈现多样化善行,包括日常关怀和细微之处的真情。齐某的事迹虽平淡,但真实反映了孝道与责任的践行。公众质疑则被视作推动评选标准优化的契机,相关部门需通过透明回应完善机制,平衡规则与舆论的关系。
事件引发对评选标准与程序的讨论。支持者认为应尊重基层推荐和评选规则,避免主观干预;反对者则呼吁细化标准以提高说服力。双方共识在于,荣誉体系的权威性需通过程序公正和标准迭代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