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贝多芬 大提琴奏鸣曲 Op.69 2

所属专辑: 大提琴如歌行板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05:32
大提琴如歌行板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3条评论
考拉的田园交响

考拉的田园交响:其实道家用了一个感知的方式来描述同样一个中脉的运动,它仍然是你脊椎骨内上升的一股中脉的能量。但是中脉到了头部以后就打弯了,最后弯到的地方是第三只眼——眉心向内大约一寸深的脑垂体的位置,然后从这个地方热的能量就变成凉的了,或者也可以上升是凉的而到中脉顶端就转换成热的能量开始洒下来。道家把它形容成越过你的鹊桥——也就是舌抵上腭的位置,从那个位置下降,从人中、从嘴的两边开始向下漏下来,它是以感觉的方式,实际上那个能量是以更内在的方式在你身体里面运行的,只是感觉上你会感觉在皮肤的表面也有一些能量的脉动、相对应的脉动。实际上从脑垂体向下降落的能量现象并不是完全遵循一个非常规范化的通道的,腺体以神经感应的方式在向全身的腺体释放,你的脑垂体是全身腺体的司令,所以它并没有一个特别规范性的通道。克里亚瑜伽跟凯西都曾经提到过,那个下降到后来几乎到后来是沐浴式的,也许开始是点滴式的,但是越到后来越大,所以任督脉实际上是道家以他们的语言方式在形容同一个能量的运行模式。中国的古人是那么的聪明,所以他们是没有可能不发现这个中脉的运动,几乎所有古老的传统都提到了中脉——mi宗的、yingdu教的、玛雅的、古印加文明里面的,都提到了中脉,所以有什么理由说中国的古人会没有发现它呢?中国的古人是那么的智慧,所以肯定中国的古人也早就发现了它,他们用另一种语言在描述它,由于描述的方式太倾向于感觉化了,所以它们到后来被认为是一个车河运行,小周天的通道,其实它就是中脉、它就是中脉内的一个反应。

2021-05-22
考拉的田园交响

考拉的田园交响:大提琴形状,像人体,你有没有发现,琴头都是打弯的,像人头,而你注意观察古大提琴的琴头大多都是人头像,毕斯玛和沙瓦尔用的古大提琴都是,还有美国的亚当·赫斯特拉的那把大提琴的琴头就是长发美女头像,古人非常智慧,大提琴的振动调频最后到达琴头最高点,这就如很多修行人最终需要不断累积能量最后上升到头顶到达第三眼的位置变成光彻底的照亮一直被头脑黑暗控制的“我”。通过大提琴,我们可以学习到八度音阶能量的行走规律,观察其振动的规律,并应用到我们工作生活当中,不亦乐乎...

2021-05-22
考拉的田园交响

考拉的田园交响:贝多芬是对大提琴音色真正赏识的第一人,这在他的《第五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乐》的第四乐章就表现出来,在这两部交响乐中,贝多芬大大提高了大提琴在乐队中的地位,但它们还只是交响乐里的一个角色而已。真正得到个性张扬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在《大提琴奏鸣曲》中。这五首堪称精华的乐曲,充分地利用了大提琴天然的那种抑郁哽咽的音色,让乐器的歌唱带点悠悠愁绪,悲戚而感人。然而,钢琴的演奏则让大提琴不至于沉溺在过份的忧郁之中,它听来精神抖擞,激情昂扬,优柔之中兼收刚强。 第一号和第二号(Op.5)是早期作品,但已经非常成熟,贝多芬的音乐个性在这两部俊朗刚健的作品里凸显无遗。 贝多芬的5首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Op.69)为中期作品,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第二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Richter演绎

2021-05-22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