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世比作监狱,普通人的生活如同“劳犯”,困于学习、工作与疾病,经历爱别离苦与求不得苦,被动承受牢笼束缚;而“狱警”则代表另一种境界,主动选择职业身份,既能出入自由,又能回归“自性本物”,享受家庭生活。两者的“心境差异”决定了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前者为被动,后者为主动。
高中“双修政策”的设计初衷被解读为“教育筛选归类”的实践,旨在引导不同特长的学生认清自身“自性本物”。政策不强调选拔或淘汰,而是通过适度宽松的环境,帮助厌恶学习或被动学习的学生发现擅长领域,如文艺、体育或影视创作,避免因追求“短浅利益”而迷失自我,最终实现“当家做主”的生命选择。
引用老子“大器晚成”的忠告,强调人生应先成就“圣心贤愿”,而非急于“成器”。若缺乏服务社会的机缘,则应以“自修自渡之道”为根本,避免被世俗标准束缚。经典中的“圣贤”并非追求功名,而是以服务他人为目标,通过“化身为器助人”实现自我价值,呼应“心境自主选择”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