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第十二课 六度之利

主播: 蜻蜓文史
最近更新: 2021-08-25时长: 06:03
金玉满堂·佛光菜根谭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

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时,都想从中得到一些利益,本文告诉我们,如果能实践「六度」,即可自利利他,圆满菩萨道行。有的人会觉得菩萨道难行,六度难修,其实一切的布施看似给人,最后还是自己获利;持戒看似受限,其实它是自由的;忍辱看似吃亏,其实是占便宜;精进看似很苦,其实是快乐的;禅定看似呆若木鸡,其实是活泼的;般若看似无所得的,其实它是内悟的,只要我们能够遵照这六条通往菩萨道的门径前进,就能从此岸到彼岸。


佛教修行的法门,六度波罗蜜以布施为首,佛陀教我们最佳的投资理财方式,就是「布施」;布施如播种、又如储存。偈云:「一粒落土百粒收,一文施舍万文收;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佛经里以尼拘陀树为例,说明一粒种子能结出满树的果实,布施有「种一收十」的利益,而布施的功德,没有人抢得走,布施是最坚固的保险箱。


佛教的戒律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只是消极的防非止恶,更要积极的行善修德,利益他人。在身业方面,除了不杀、不盗、不淫外,进而能广行好事,能得身业清净;口业方面,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进而能口说好话,即能口业清净;意业方面,不贪、不瞋、不痴,而存好心即获意业清净。  忍辱并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懦弱」行为;忍是一种大无畏、大担当。《佛遗教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因此,忍是一种力量,是责任,是明理,是化解,是般若智慧。忍辱是为了对治瞋心,经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所以有忍辱力量的人,面对荣辱毁誉、利衰苦乐,都能担当。


精进,依佛教的教义而言,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不懈怠的努力上进,克服困难,务期达到目标。佛陀曾经告诉阿难尊者:「在家精进,衣食丰饶,居业益广,远近称叹;出家精进,行道皆成。」因此不管在家、出家,唯有勤奋精进,才能无事不成。


禅定意译「静虑」,是指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如《大智度论》说:「摄诸乱心,名为禅定。」我们的心,每天在五欲尘劳里面逐境流转,由于心识妄动,障蔽本自清净的佛性真心,故常沦生死,唯有息缘静虑,才能身心安住,才能开显本有的智慧,而明心见性。


般若是内自证的功夫,是透过「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所获得的「内外圆成」的智慧。人生若无般若为前导,如盲人摸象,易为苦乐所动摇;有了般若智慧才能透澈宇宙真相,才能洞察秋毫,转丑陋为美丽,转黑暗为光明。


「六波罗蜜」是大乘菩萨道至高无上的修行法门,我们要想自觉觉人、自利利他,非得行「六波罗蜜」,方能福慧圆满,成就佛道。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