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适与杜甫的交往始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在洛阳与杜甫相遇,两人以平等身份建立友情,并相约游历梁宋。在梁宋期间,经杜甫引荐,李白结识了隐居的高适。三人共同探访梁苑、平台等历史遗迹,评文论诗,并在墙壁题诗,留下了诗歌创作交流的佳话。
高适此时已以《燕歌行》等代表作闻名,其诗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令李白刮目相看。三人游历时,梁苑主人因墙壁被涂鸦不满,欲清除题诗,却被宗楚客孙女宗氏以“千金买壁”的典故保留。宗氏后来成为李白夫人,这一事件成为三人游历的重要注脚。
安史之乱前后,三人命运各异:李白入道避世,杜甫困守洛城,高适则因政治头脑谨慎处世。杜甫在诗作中多次追忆与李白、高适的梁宋游历,但未直接提及李高之间的交情。后世对三人关系的评价存在争议,尤其对高适未在李白入狱时施救的指责,被部分学者视为忽视高层政治斗争复杂性的牵强解读。
李杜高三人不同的性格与选择,反映了诗人与政治家的分野:李白、杜甫以才情见长,而高适兼具诗情与政治远见。这段文人雅聚,最终因时局动荡与个人际遇走向分别,成为唐代文学史中一段耐人寻味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