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回忆幼时清明扫墓传统习俗,将其视为借墓游春踏青活动的欢乐时光。寒食日上阳庄坟时,家人步行至坟地,沿途采桃花、制作蚕豆梗笛童趣手工,祭拜后分食甜麦他饼祭祀食物,并以粽子酬谢借桌椅的农户。松树池塘“美人照镜”的景致成为记忆中的独特画面。
正清明时,同族五家轮流操办上大家坟,使用祭田租用制度保障费用。族人乘船祭祖,船里饭菜野炊风味因无灶神“争味”而更鲜美。孩童争抢拜坟墓土地供品中的鸡蛋,晚间则齐聚享用上坟酒家族聚餐,长辈借此训诫疏于祭扫的后辈。
第三日上私房坟家族墓地,仅自家人乘船前往。祭扫间隙探访竹林,体验乡野之趣。丰子恺提及父亲一生清贫,却通过清明扫墓活动为子女创造亲近自然的契机,字里行间流露对父亲的怀念与对童年借墓游春的深切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