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起义动机并非源于天生革命性,而是被时势推动。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教宗教活动因与清军冲突升级,在金田起义爆发时间点正式起兵。太平军凭借信仰凝聚力战斗力,以均田口号吸引农民,突破清军围剿行动,逐步壮大。
太平军战略部署分为三路:北伐军孤军深入华北,因严寒和骑兵压制覆没;西征军长江战略成功控制中上游;杨秀清指挥主力击溃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定都天京。此时洪秀全腐败生活日益严重,沉溺宗教与享乐,军政实权落入杨秀清手中。
天京事变权力斗争源于杨秀清野心膨胀。1856年,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打压洪秀全,引发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不满。权力斗争导火索点燃后,洪秀全密令诛杀杨秀清,导致太平天国内部分裂。农民起义历史规律显现——既得利益者背离初衷,天朝田亩土地分配制度暴露阶级歧视,列强干预态度转变也加速局势恶化。
最终,内部矛盾与清军反扑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印证“时势造英雄”与“堡垒从内部攻破”的历史逻辑。洪秀全困守天京,杨秀清军政实权瓦解,起义走向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