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铮铮读《史记》19:为何世人皆恨酷吏?

所属专辑: 铮眼看世界
主播: 尹铮铮
最近更新: 2025-04-23时长: 20:55
铮眼看世界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西汉酷吏张汤

# 汉武帝酷吏政治

# 西汉官员九卿

# 汉代御史大夫职权

# 汉代白鹿币政策

# 汉代本末倒置现象

# 汉代腹诽罪案例

# 西汉盐铁官营政策

# 酷吏严刑整肃

# 汉代扬汤止沸策略

# 张汤逢君之恶

汉武帝时期,西汉酷吏张汤凭借执法严厉与财经才能升至九卿,后升任御史大夫,成为权力核心。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对比张汤与其他酷吏,指出其早期治理“宽而有法”,但随着官职提升,逐渐转向迎合汉武帝需求。御史大夫职权在张汤任内达到顶峰,甚至架空丞相,直接参与国家财政决策。
为应对汉匈战争开支,张汤推行白鹿币政策,强制诸侯购买高价皮币,引发大农令严屹批评“本末不相称”,暗指政策主次失衡。张汤借腹诽罪名处决严屹,标志着酷吏政治从司法严苛转向思想控制。盐铁官营、算缗令等政策虽充实国库,却导致百姓骚动、官吏腐败,最终“痛绳以罪”引发公卿与民众对张汤的集体不满。
司马迁以“扬汤止沸”形容酷吏作用:战争需求迫使汉武帝依赖张汤等酷吏,通过极端手段解决财政危机。张汤提拔义纵、王温舒等底层酷吏,以血腥镇压打通资源通道。其“逢君之恶”特性体现为主动设计迎合皇权的政策,最终成为各阶层矛盾焦点。张汤死后“民不思”的结局,既反映其政策对民生的实际损害,也暗含对汉武帝集权体制的隐晦批判。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